哥特式建築,又譯作歌德式建築,是位於羅馬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建築之間的,1140年左右產生於法國的歐洲建築風格。它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,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。哥特式建築代表主要是教堂,在中世紀高峰和晚期盛行於歐洲,持續至十六世紀,哥特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“法國式”。他創造了利用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,有大面積的花窗玻璃,為以後許多教堂所傚法。
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、尖形拱門、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。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、飛扶壁、修長的束柱,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。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,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、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,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,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。
哥特式建築代表作
1.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代表,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。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,結構嚴謹,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。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;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,其中,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。門洞上方是所謂的“國王廊”,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。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,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。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。教堂大廳可容納9000人,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。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,共有6000根音管,音色渾厚響亮,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。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,在世界建築史上,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,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,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。
2.米蘭主教教堂位於米蘭市中心最繁華地段的杜奧莫廣場上,世界最華麗的教堂之一,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,被馬克·吐溫稱讚為“大理石的詩”。米蘭主教教堂是米蘭的象徵,正面融合了哥德、文藝復興、新古典等多種風格,青銅的大門極為氣派,雕刻的主題與宗教和米蘭的歷史息息相關,正面造型各異的雕像無不展現藝術之精粹。
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,最高尖塔高108米。塔頂有一尊高4.2米的鍍金聖母瑪利亞像,在陽光下金光閃閃、壯麗輝煌。大教堂呈拉丁“十”字形,長150米,寬92米。教堂正面有6組大方柱和5座大銅門,中門最大,重37噸,每座大門從上而下分成許多方格,每格雕刻有關米蘭主教教堂的歷史、神話和聖經故事,以及各種圖案、飛禽走獸、花鳥蟲魚的浮雕。登頂後除了可以欣賞教堂屋頂上雕塑之美,還可以四面八方俯瞰米蘭全景,一望無際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。主教堂前的大廣場是舉行政治、宗教等大型活動的地方,是真正的市中心,值得來此觀光。
3.科隆大教堂,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,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。在所有教堂中,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(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),世界第三。論規模,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,它被譽為哥特式建築代表中最完美的典範。它為罕見的五進建築,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,高塔直向蒼穹,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。除兩座高塔外,教堂外部還有多座小尖塔烘托。教堂四壁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;鐘樓上裝有5座響鐘,最重的達24噸,響鐘齊鳴,聲音洪亮。科隆大教堂內有很多珍藏品。二戰期間,教堂部分遭到破壞,近20年來一直在進行修復,作為信仰象徵和歐洲文化傳統見證的科隆大教堂最終得以保存。
4.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,原是一座本篤會隱修院。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,全長156米,寬22 米,大穹窿頂高31 米,鐘樓高68.5 米,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,又靜謐肅穆,被認為是英國哥特式建築的傑作。宏偉壯觀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的聖地,在英國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,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。除了王室成員,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。英國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“榮譽的寶塔尖”
目睹了牛頓葬禮的伏爾泰為之深深震動。他曾感慨道:“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,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,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。這便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。”
5.巴黎凱旋門是歐洲紀念戰爭勝利的一種建築,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,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築之一。凱旋門正如其名,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。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,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。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,因為凱旋門建成後,給交通帶來了不便,於是就在19世紀中葉,環繞凱旋門一周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,每條道路都有40~80米寬,呈放射狀,就像明星發出的燦爛光芒,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。凱旋門也稱為“星門”。凱旋門就位於著名的香榭麗捨大街的盡頭。
以上是關於哥特式建築特點及著名的代表作的相關介紹,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相關信息,請多多關注時光裝修網,時光裝修網將給大家提供更全、更詳細、更新的資訊信息。
文章標籤:-風格-風格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