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簽訂標準的家裝合同時,由於條款既多且雜,其中不僅有很多有關裝修的專業內容,而且還包含了不少法律方面的內容,稍不注意,就會掉入陷阱,所以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,這些都是容易出現糾紛的問題:
裝修合同陷阱曝光——常見陷阱
陷阱一:故意增加裝修項目
有些設計師在設計中故意增加裝修項目,不需要做梁的地方加個梁,沒必要吊頂的地方非要吊頂。這樣一來,裝修報價就要高很多,設計師的提成也就會增加很多了。
對付這種陷阱,消費者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居住需求。如果在設計中出現了造價較高,又沒什麼實用價值的項目,您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要求。
陷阱二:捨低就高撈取回扣
有一些建材商和設計師私下約定,只要設計師在設計中使用了他們的材料,最後由建材商給設計師回扣。所以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,就故意使用這些有回扣的材料。即使有其他價格比較便宜、裝飾效果更好的裝飾材料,設計師在設計中也不會採用,結果讓消費者花冤枉錢。
對付這種陷阱,就要求您對目前的裝飾材料市場有個大致的瞭解。什麼材料適合自己的新居,這種材料大致的市場零售價等內容,您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。
陷阱三:虛報面積增加預算
如果消費者在設計中堅持自己的想法,刪去了多餘的設計,而且選擇的材料又比較便宜,設計師仍有辦法來增加預算。即在測量時,有意多報、謊報,加大工程量。例如在計算塗刷牆面乳膠漆時,沒有將門窗面積扣除,或將牆面長寬增加,都會導致裝修預算的增加。
如果出現這種問題,您對工程的實際發生量又不太清楚,您可以在合同中註明,裝修費以實際發生額計算,多煺少補。這樣您在工程驗收時,可以將工程實際發生面積再仔細丈量一次,並依據這個數據來付工程款。
陷阱四:口頭承諾難兌現
在簽訂合同之初,設計師口頭答應給業主免費加做一個壁櫥和玄關,但完工後,裝飾公司以材料不夠為由,拒絕加做壁櫥和玄關。雙方因此而引發糾紛。
陷阱五:文字遊戲多算費用
一家裝公司與消費者王先生簽訂的合同有一條內容是:各種櫥櫃、低櫃、吊櫃等高度不足1米的傢俱均按延米計算,工程量少於1米的按1米計算,超過1米按延米據實計算。
陷阱六:替換材料質量懸殊
多數家裝公司的協議上就有這樣的條款:裝修中如塬品牌材料缺貨時,乙方可臨時更換相同型號的材料。若甲方堅持使用塬品牌材料,造成工期延誤由甲方負責。
陷阱七:增減項目不簽合同
業主陳先生的簽訂的合同中預付款是近四萬元,但到中期付款時,總費用已經超過四萬元,遂找裝飾公司理論時 發現,合同報價中漏掉了一些必要的項目,如果不加價,整個工程就沒辦法施行,同時,合同中有一條款明確註明,按實際發生計算,要求據實結算工程款,否則停工。
看了這些在裝修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陷阱,是不是很容易忽略,那麼小編總結出的希望大家多多注意!
你可能也喜歡:
